首页 / 法律资讯

【已回答】洛阳三大汽车厂?

北京洛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怎么样

洛阳三大汽车厂?

      洛阳九州汽车(集团)公司是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的大型汽车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洛阳市三大汽车市场之-的“瀍河区名车苑”。十多年来,在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带领下,以追求卓越、回报社会为永恒目标,立足洛阳市场,辐射周边县市,致力于打造优秀合资品牌汽车经销商。树立了“勤实、严信、拼搏、高效”的企业精神。

洛阳三大汽车厂?

      1:洛阳格力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

      2: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专用车)

      3: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特种罐车)

洛阳龙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介绍?

      洛阳龙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2005-06-16在河南省洛阳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王城大道与国花路交叉口国花园北展厅。洛阳龙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3007765083111,企业法人徐晓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洛阳龙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车、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不含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和发射装置)的销售;汽车租赁、清洁服务及信息咨询及会议展览服务;一类机动车维修(小型车辆维修),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机动车辆保险)(以上凭有效许可证经营);房屋租赁。

      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20110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230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洛阳龙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编辑/星空下的菠菜排版/星空下的牛牛

      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新鲜出炉,不出所料,生产供给逐步回升、需求有所恢复,经济预期一片向好。就以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例,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05%,比亚迪(002594)不声不响地开始和特斯拉合作,随之而来的市值突破万亿。而且,放眼过去,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弯道超车,还看中国。

      一辆普通的汽车构造大约有超过3万个零部件,随着下游需求的回暖,汽车零部件板块又站上了风口。零部件中,我们介绍过电池、电机、轮胎、芯片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轴承的赛道,看看这条赛道上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机会。

汽车零部件板块(雪球)

      一、寡头垄断,生力军大而不强

      轴承对于机械设备的作用(支撑着机械的旋转),就好比关节对于一个人的作用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轴承零件示意图

      这看似普通的小零件,却在全球有着超过千亿的市场规模(2021全球轴承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00亿美元)。而有着广泛工业市场基础的亚洲地区,消费了全球50%以上的轴承。

轴承市场规模

      千亿的市场,这么大的蛋糕,主要被著名的八大轴承玩家们占据着(市占率接近75%)。这里面没有我国选手的背影(有5家都来自日本),然而八大玩家却在国内拥有合计超过60家生产企业、技术中心,进口依赖度较高。同时,我国轴承企业占全球20%的份额,相较于传统跨国玩家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八大轴承跨国集团市占率情况

      作为机械工业的“关节”,应用领域不可谓不广。汽车、家用电器和电机占据轴承应用领域的前三名,合计占比60.4%。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对轴承的精度要求也有差异,精密机床的轴承要求肯定会更高一些。既然汽车是轴承应用的王者,我们就抓住主要矛盾,看看汽车轴承的投资逻辑。

轴承下游的应用领域

      二、国产替代依旧是主旋律

      汽车中的轮毂、差速器、变速箱、发动机等零部件都需要用到轴承,新能源汽车因为没有发动机,所以轴承数量相比燃油车要更少一些。

汽车内部轴承结构

      我国汽车轴承的市场大约有800亿元人民币,排在欧洲之后是全球第二大轴承收入的市场,2020年国内汽车轴承销量大约有25亿套,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而且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强势起飞,轴承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而新能源汽车对轴承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电机要求很高的极限转速、更广泛的温度要求等。所以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轴承数量变少了(只有15个左右),但是产品溢价变高了,导致单车的轴承价值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而从竞争的角度看,上文提到的八大轴承玩家,在汽车轴承领域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总结起来,因为轴承(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等一系列护城河,国内的玩家突破并非易事,而且整车玩家和上游的轴承供应商一旦深度绑定,转换成本较高。

      所以国产替代依然是汽车轴承发展的主基调。比如国内的金沃股份(300984),近些年营收的增速显著快于传统的轴承玩家,抢占其他玩家的蛋糕,成为全村的希望。

主要轴承玩家营收增速对比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

      故事讲到这,总结一下,轴承市场作为突破千亿美元的市场,近些年增长趋势明显,机构预测未来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突破8%。

      而在巨无霸的高技术壁垒的市场中,八大轴承玩家将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与当地的市场形成了强势竞争。我国的轴承产业链较为分散(国内CR10不到30%),同时本土玩家与八大玩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而作为轴承领域最广泛的汽车领域,近些年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起飞,又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国内汽车轴承玩家正在国产替代的路上开始下一轮反击,向工业领域中的皇冠发起冲锋。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

      9月27日早间,半导体板块震荡走强。截至该日午间,正帆科技、江丰电子涨超10%;德明利涨停,芯源微、赛微微电、清溢光电、天岳先进等跟涨。其中涨幅领跑的个股多为半导体零部件/材料公司,新莱应材、正帆科技盘中创下股价历史新高,分别涨超21%和16%。

      对此,多家证券机构纷纷表示,坚定看好半导体全年结构性行情,看好下半年零部件、材料、设备板块的显性机会。

      然而,截至9月28日早间,半导体零部件概念股纷纷降温,前日的火热股正帆科技跌8%;新莱应材跌近6%;江丰电子跌近4%。

      半导体零部件为何突然逆势增长?经历了两日的“冰火两重天”之后,其火热还能持续多久?国内半导体零部件究竟是真增长还是伪需求?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与晶圆厂共同驱动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已不同往日般火热,其增速正在放缓。

      据FutureHorizons数据,半导体行业正走向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最大的衰退,也是芯片制造历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2022年7月,全球半导体出货额32个月来首次低于上年同月,降至444亿美元,同比减少1.8%。从增长率来看,5月增长18%,6月降至6%,迅速放缓。

      半导体市场下行,首当其冲的便是长期以来风光无限的芯片企业。

      市场机构DigitimesAsia报告称,由于PC市场需求下跌等原因,台积电的两大客户AMD与英伟达向台积电表明调整订单规划。其中,AMD调减今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共约2万片7或6nm订单,英伟达则要求延迟并缩减2023年第一季度订单。

      此外,英伟达二季度业绩也未及预期。

      财报显示,英伟达二季度收入为67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3%,环比则录得19%的跌幅,远远低于5月份给出的81亿美元季度营收指引和45%增速预期;净利润为6.56亿美元,不足预期中23.82亿美元的30%,且较2021年同期跌72%;毛利润为29.15亿美元,毛利率为43.5%,2018年以来单季毛利率首次跌破50%。

      英伟达CFOColetteKress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该公司经历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季度,实际经营情况和此前的预期存在差距。

      但在同样半导体市场低迷的影响下,国内芯片厂商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2022年一季度,中芯国际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分析2022年下半年市场情况时表示,消费电子、手机等存量市场进入了去库存阶段。而高端物联网、电动车、显示、绿色能源、工业等增量市场尚未建立足够的库存,对产能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整体来看,该公司客户的需求依然旺盛,预计今年全年公司产能供不应求。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新能源车销售上涨迅猛,国内半导体供应情况要好于国外,“砍单”现象影响没有国外那么明显。

      当国内半导体需求依然旺盛,半导体零件也自然会随之受益。

      来自东吴证券的行研报告显示,今年下游需求暂无强劲增长动力,但中游晶圆厂却在逆势扩产,有效阻挡了下游不景气向上游传导,使得上游设备和零部件持续受益。对于国内而言,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9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的296亿美元,CAGR达到34.95%,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半导体零部件既是半导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晶圆厂场务建设与制造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东吴证券认为,当前半导体零部件的市场规模主要由设备市场规模与晶圆厂新建产能共同决定,设备零部件与晶圆厂直采共同驱动了半导体零部件的整体发展。

      被挤压“窒息”的中国半导体零部件

      半导体零部件是国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成电路行业的支撑基石。从结构上看,半导体设备上游零部件品类繁多,主要在气体输送、机械运动、电气信号控制、晶圆传输、维持设备整体结构稳定等方面起作用。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按照结构组成,半导体零部件可大致分为:机械类、电气类、机电一体类、气/液/真空系统类、仪器仪表类、光学类等,而每一个大类下又包含诸多子类。

      一般对于设备厂商而言,半导体零部件采购往往占其营业成本的90%左右。

      根据天风证券测算,全球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年预期规模为554亿美元,2030年预期规模为68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2022年预期规模为145亿美元,2030年预期市场规模约为180亿美元。2022年中国大陆各细分零部件市场规模:前三位的石英制品为16.03亿美元,射频发生器和泵均为14.57亿美元。

      然而在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国产零部件厂商的话语权却很少。根据VLSI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零部件领军供应商前10名均为海外厂商,且长期占据领先地位。

      从国际竞争来看,如今我国正在面临美国层层加码的限制措施。

      2019年5月开始,美国对华为实行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半导体的购入、禁止谷歌等美国企业跟华为进行合作等;为制约我国5G产业发展,美国将中兴列入实体清单,实行出口管制;随后,2021年7月,美国FCC又禁用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及无线电和通信系统制造商海能达的设备。

      2022年8月,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意在限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拥有较完整制程工艺的企业在大陆扩产,严防先进芯片工艺和技术落地。

      当外部重重封锁,市场被瓜分得所剩无几,国内半导体产业急需另辟蹊径,找到独立生存之法,以抢占市场。这其中,半导体零部件的国产化需要建立在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基础之上,半导体零部件是关键所在。

      据芯谋研究数据,在众多零部件中,仅有石英件、Edgering和喷淋头的国产化率在10%以上;腔体、真空规(VacuumGauge)和O-ring还尚未有效突破,各种泵、陶瓷部件国内自给率在5%-10%之间;射频发生器、机械手、MFC等自给率在1%-5%之间;阀门、测量仪器等自给率甚至不到1%,半导体零部件整体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

      太平洋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从零部件的供应链现状及自给率来看,当先半导体设备的零部件依然显著依赖进口。在当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速的时间窗口,半导体零部件国产化符合自主可控的产业趋势。

      此外,目前,高端半导体零部件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欧洲供应商占有;中低端半导体零部件市场主要被韩国、中国台湾供应商占据,国内大陆厂商的机会微乎其微。

      眼下,产业及资本界正逐渐意识到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链地位和国产化的重要性。且实际上,半导体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征程也悄然开始。

      半导体零部件国产替代机会来了?

      据财联社,近期发布的券商研报援引数据显示,国产半导体零部件中标数量,8月环比增长200%;1-8月,共计中标22项,同比增长近四成,其中电源及气体反应系统15项,同比增长50%;热管理系统2项,真空系统3项,同比增长50%。多家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名列设备厂商仪器仪表类、电气类、连接器、结构件、电器类、腔体零部件等零部件的供应商名单,国产零部件加速向本土厂商渗透。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厂商成长迅速。

      以半导体靶材厂商江丰电子为例,2022年以来,该公司股价涨幅高达77%。根据财报,2022年上半年,江丰电子预计实现净利润1.49亿元-1.67亿元,同比增长145%-175%。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受益于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领域的长期研发和装备投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产品进入5nm先端工艺,得到了国际一流客户的认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新开发的各种半导体精密零部件产品加速放量。

      据悉,在半导体领域,江丰电子已成为台积电、SK海力士、中芯国际等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供应商;在平板显示领域,该公司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全球知名面板厂商的供应商。

      且值得注意的是,江丰电子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在16nm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成功打破美、日垄断,其相关产品已经成功突破半导体7nm技术节点用Al、Ti、Ta、Cu系列靶材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应用。近日,江丰电子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已经成为霍尼韦尔、日矿金属等美国、日本跨国公司的供应商,相关产品已进入全球先端5nm技术节点。

      光大证券表示,目前本土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在钣金件、金属件、腔体等一些技术壁垒相对容易突破的领域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国产化,甚至海外头部半导体设备厂商出于成本优化的考量,也会向本土厂商采购相应的零部件。

      然而,即使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厂商百花齐放,但其中也不乏众多发展局限。

      比如,精密零部件品类多且批量小,单个产品市场空间不大。据VLSI数据,近10年里,前十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总和趋于稳定在50%左右,相对不集中,且垄断效应明显。

      但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也有从单一零部件走向完整产业链的机会,⽣产半导体蚀刻耗材硅电极和硅环的韩国企业Waldex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Waldex原本生产韩国此前完全进⼝的半导体零部件生产,该公司于2001年开发出硅电极微孔加⼯技术,2009年开发出由⾼纯度⽯英制成的蚀刻部件,同时收购了美国硅锭公司WCQ100%的股权,使用子公司硅锭来⽣产硅部件。

      上述举措帮助Waldex确保了成本竞争⼒,也建⽴了综合⽣产系统,类似Waldex的系列企业似乎可以给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厂商一些发展借鉴。这些藏在半导体产业宏伟蓝图背后的零部件厂商,是鲜为人知的底色,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助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