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
原标题:产品质量整体下降,机械硬盘制造商将面临淘汰?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总的一句话,就是现在主流的固态硬盘行业几乎是一直在牺牲寿命与可靠性,以换取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快的速度(刚开始用的时候)。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高端机械硬盘这些年来其实还是有很大发展的
然而不得不说,我们或许还是太低估相关厂商的“作死”能力了。近日通过外媒的“提醒”我们突然发现,各大主流机械硬盘厂商在家用产品线上,已经将“摆烂”发挥到了一个淋漓尽致的地步。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这是什么概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三款极具代表性的家用机械硬盘产品,它们分别是西数RedPro、希捷IronWolf和东芝N300。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要知道,这三款的产品定位本身在“家用硬盘”领域其实都不算低,因为它们都是面向有一定存储需求、但没有购买企业盘的NAS用户。这就意味着,这些家用硬盘至少在宣传上都标明了可支持7X24小时运作,同时也都声称有为持续写入和读取数据做了充分的优化设计。那么它们的可靠性至少应该有一定的水准,或者说应该是接近企业级产品才对。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然而事实却是,这三款“高端家用硬盘”的可靠性普遍都低得令人发指。并且有意思的是,在西数与希捷的官网上,RedPro与IronWolf的典型写入量都没有被直接标明,需要找到官方产品说明文档才能看到这个数值,为平均300TB/年、5年保固。而东芝则相对诚实一点,直接在产品页的最下端给出了写入量数据,但这个数据其实更低,只有180TB/年、3年保固。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将这些高端家用机械硬盘的年写入量乘以保固时间,基本就能得到它们的“设计寿命”,分别是1500TB写入、1500TB写入和540TB写入。要知道,这些高端机械硬盘的容量普遍都做到了20TB或18TB,这也就是说它们仅仅只能承受约30次-75次的全盘写入,就可能已经达到了设计寿命的极限。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30次-75次的全盘写入量,显然是一个十分令人胆寒的数字,因为哪怕是被我们三易生活批判了多次的TLC固态硬盘,普遍也能做到500-1000次的全盘写入寿命。相当于2TB的TCL固态硬盘,最起码也可以有1000TB-2000TB的写入寿命,甚至很可能比这些高端家用机械硬盘还要耐用一些。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与“家用大容量高端盘”相比,真正的企业级机械硬盘的寿命明显长了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是机械硬盘产业遇到了什么难以跨越的技术瓶颈?为了探究这一点,我们又查询了一些企业级机械硬盘的官方文档。可以看到,同样是大容量设计,20TB的西数HC560额定写入寿命为550TB/年、5年保固,也就是说,它的设计写入量达到了2750TB,很明显这已经比高端家用硬盘要长得多了。更不要说在更高端的企业级机械硬盘里,甚至还有些产品直接没有限制年写入量,而这是什么意思,相信我们即便不解释大家也能明白了吧。
很明显,机械硬盘从整体的技术角度来说,是并没有遭遇“寿命瓶颈”的。也就是说,相关厂商只不过是故意将家用产品的寿命设计得很短、短到甚至可能不如固态硬盘的程度而已。那么,“家用机械硬盘”如今为何如此不受重视呢?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其实,纵观目前的整个PC市场就不难找到答案。一方面,SSD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小容量家用机械硬盘目前几乎从主流市场消失,往往只有极低端的PC才会配备容量相对较小的机械硬盘。对于这部分产品来说,“成本”几乎是唯一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厂商选择“摆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对于4TB以上的机械硬盘来说,“容量”已经成为了它们相比于固态硬盘唯一的优势。但普通消费者往往又不会对超大容量硬盘有需求。因此厂商自然就只能抱着“既对大容量存储有需求,又不会买企业盘”的一小部分用户群体,“能薅一把是一把”。如此一来,将这些大容量家用产品在成本、可靠性、价格上相对于企业盘做出较大的差异,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产品质量事故报告范文(网络配图 侵删)
当然,这样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涸泽而渔。一旦暴露,相关用户必然要么转向企业级产品,要么甚至有可能直接抛弃机械硬盘,选择各种企业级SSD的“大船”。如此一来,随着需求进一步的萎缩,相关厂商对于家用机械硬盘的技术发展、可靠性保证,自然只会越来越不上心,“家用机械盘集体摆烂”也就成为了目前行业的一大共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